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
国际金融市场是相对于只限本国居民参与的国内金融市场而言的。
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仅指国际间资金借贷与资本交易的场所,因此亦称国际资金市场,包括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
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的场所,这些业务包括国际资金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其他种种衍生金融市场,同时还包括在金融市场从事交易的各类参与者、中间人和交易机构。也就是说,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实际上是由各国的交易人、中间人和交易机构组成的进行各种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体现着国际金融商品的买卖供求关系。
国际与国内金融市场的区别
1.国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涉及国家较多
国内金融市场的活动领域局限于一国领土内,市场的参与者限于本国居民;而国际金融市场业务活动的参与者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居民。
2.国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中外汇交易比重较大
国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一般不用外汇,也不必通过外汇市场进行;而国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必然涉及外汇交易活动,而且要通过外汇市场进行,外汇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中心市场之一。
3.国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受所在国的干预较少
国内金融市场必须受到货币当局的直接干预,市场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国行政力量的左右;而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则基本不受所在国政府政策、法规和管辖的约束,市场运行一般很少受到干预,甚至完全不干预。
国际金融市场形成条件
1.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如果一国政局动荡、经常发生政变或大的变革、经济状况长期恶化,无法保证国内经济和金融的稳定,不能建立起国际金融市场,即使这个国家建立起国际金融市场也不能保证正常运转。中东地区的贝鲁特就是因遭受连年的内战和骚乱而丧失了中东金融中心的地位。
2.国内金融市场制度完善
国际金融市场是在国内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和国际金融业务活动不断增长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一个国家只有金融体系健全、金融法规完善、金融工具种类丰富、信用制度发达,能顺利进行筹措和运用资金,才能建立起一个正常运转的国际金融市场。
3.实行自由外汇制度
它主要包括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与宽松的外汇管制。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就容易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往来,并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金融合作;而自由宽松的外汇管制或取消外汇管制,就充分保证了国际资金的自由出入,容易形成国际资金的集散地,进而形成国际金融市场。
4.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和通信便利
一国或地区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有完善的通信设施,并且具有不断吸收高新科技的能力,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保证国际信息的通畅。而良好的地理位置,容易吸引各种参与者,方便其交易,进而增加各种国际金融业务。这也是我国的香港地区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5.具有较强的国际经济活动能力
发达的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国际保险能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创造便利条件。
6.大量的国际金融人才
这是指一国或地区要拥有一批既懂国际金融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国际金融实际经验的专业队伍,从而可以向市场参与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软“环境。
具备上述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就有可能成为国际借贷中心和国际结算中心,进而成为一个能够发挥作用的国际金融市场。纵观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无一不是这样。
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1.调节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顺差国可将其外汇资金投放于国际金融市场,而国际收支逆差国则可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融通资金弥补逆差,缓和国际收支失衡的压力。比如:国际金融市场在沟通石油美元的再循环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石油美元,就是石油输出国经常账户的收支盈余资金;所谓再循环就是指石油美元通过国际信贷返回石油输入国。
2.促进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职能日益完善,运营效率不断提高,市场规模逐渐扩大,这些客观条件都有力地促进了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又为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资金储存与借贷、资本的频繁调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跨国公司经营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由此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
3.促进金融资本的国际化
国际金融市场通过世界各国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地组织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各种资金。国际金融市场成了国际大银行的集散地,把大量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并进行合理分配,从而满足了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金融市场职能作用,使世界各国的银行信用突破空间制约而成为国际间的银行信用,推动了生产与资本国际化。
4.支持各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市场是世界各国资金的集散中心。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国际性的蓄水池,获取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可以说,某些国家或地区就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借钱付利息的代价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比如:欧洲货币市场促进了当时的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复兴;亚洲美元市场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建设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资金也都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的。